- 信息来源:市医保局
- 发布日期:2024-08-30 16:20
- 浏览次数:
市医保局等部门加强部门协同联动,深化大数据应用,实现医疗救助“双预警”闭环管理,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,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。
一是加强“双预警”监测,做好信息通报交流。市医保局常态化开展因病返贫、因病致贫“双预警”工作,重点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监测,每月向市民政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残联等部门通报预警人员信息,为各部门开展分类救助工作提供数据支撑;每季度召开全市医疗救助联席会议,交流救助工作开展情况,研究解决困难问题。今年以来,全市累计资助11.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,实施医疗救助51.6万人次,医疗救助资金支出1.58亿元,实现应保尽保、应救尽救。
二是推进数据实时共享,确保救助精准及时。在全省率先建立医疗救助数据共享机制,市医保、民政部门签署救助数据交互协议,约定市民政局提供低收入人口和参保人员死亡信息比对数据,市医保局提供救助申请对象医疗支出查询数据、医疗预警数据和联动救助数据,实现参保人员和救助对象身份信息实时动态调整,进一步提高医疗救助的精准性、及时性和有效性。
三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,加强数据应用反馈。为确保“双预警”信息有效转化为救助成果,市医保局牵头建立预警数据应用反馈机制,各相关单位根据职能分工,加强预警数据应用,按时将信息核实和救助情况反馈至市医保局,形成“双预警”工作闭环,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被纳入救助范围,享受医疗救助待遇。
四是分类分级给予救助,提高综合帮扶质效。2024年上半年,市医保局共推送“双预警”信息6060条,各部门根据预警信息深入核查比对,及时将符合政策的预警对象纳入医疗救助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帮扶,进一步降低了困难群众的就医负担。其中,市民政局将3155人新纳入各类社会救助保障;市卫健委督促各定点医疗机构累计减免困难群众医疗费用20.7万元;市慈善总会为全市5142名低保边缘户投保“江苏医惠保1号”,实施助医类项目救助846人次、抗癌药专项救助1336人次,给予个人年度自付超7000元的16名预警人员救助金3.63万元,给予个人年度自付超31810元的22名监测对象救助金11.11万元;市农业农村局今年将61035人纳入防贫综合保障保险,新增30个乡镇开展乡村医疗互助试点,参加人数突破100万人;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实施救助28人,支出金额7.87万元。